从 “玛雅”体微博、末日祝福短信到末日旅游套餐、末日疯狂大抢购,再到末日逃难“船票”和不同版本诺亚方舟的推出,2012末日传闻正在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本周聚焦】何以疏导公众末日情绪 ?
编者按:从“玛雅”体微博走红,到温情的末日祝福短信和末日旅游套餐的流行,再到末日逃难“船票”风靡网络,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末日旅游专线的盛行,公众对于所谓“世界末日”的态度正在演变为一种较广泛社会情绪的宣泄。
另一方面,与末日相关的诈骗盗窃事件和负面新闻也正在各地显现,如何合理适度地疏导化解公众末日情绪及其消极影响,成为考验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以及媒体价值导向的现实命题。
2012年12月21日据传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
12月11日,距离这一时间还有十天,河北香河县农民刘起元向媒体展示了名为“2012诺亚方舟”的自制圆球形逃生设施。他说虽然对2012末日的说法不迷信,但他所造的“诺亚方舟”可用于地震、海啸、洪水等险情的救生设备。今年4月,刘起元看完电影《2012》后,为防备可能出现的灾难,走上“诺亚方舟”研发之路,总投入达180万元。
这只是普通民众面对所谓“末日预言”的一种极端反应。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多数民众并不相信末日传言,但末日情绪已融入日常生活,并与部分人的生存焦虑、发展压力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为个体和社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亟须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共媒体的疏导和化解。
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最近,浙江商人杨宗福也展示了号称能应对“火山、海啸、洪水、地震、核辐射等灾难”的球形密封应急救生舱,与刘起元的“诺亚方舟”不同,杨宗福宣称已接到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价格不等的几十张订单。
与此同时,“世界末日”正融入日常生活。
网络上,“玛雅”体走红,各式各样的末日逃难“船票”热卖,包括VIP登船卡、诺亚方舟船票资格书等一应俱全,连中国特色的火车票也囊括其中。消费者可以在票上定制姓名、性别、国籍、舱位类型、舱位号等个性信息。
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末日旅游套餐和商品促销也在网络和现实中粉墨登场,一些旅行社调整传统线路以迎合顾客对于“末日旅行”的要求。就连打着“末日”旗号出版的书也达几十种。
此外,与末日情绪相关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12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内江市隆昌县等多地传出世界将“连黑3天”的流言,白蜡烛、火柴销量大涨甚至脱销。
12月8日,福建篮球比分直播:市区6人手持传单等物,宣扬“世界末日”言论,被警方抓获。其中3人被以“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罪名治安拘留。
上海警方称,12月5日7时至6日7时的一天内共接到25起借末日谣言骗钱的警情。
类似现象正席卷全球。国际民调机构益普索公司对20多个国家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6%的法国人、8%的英国人、22%的美国人和相同比例的土耳其人都认为,“世界末日”将在他们这一代来临。其中约十分之一人担心“世界末日”可能在2012年12月来临。
而据委内瑞拉环球媒体新近报道,危地马拉印第安玛雅人的三名领导人澄清,2012年12月21日发生的纪元变更与所谓“世界末日”无关,仅是本纪元结束和新纪元开始。
央视科教频道采访五位国内专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对玛雅预言作出判断,指出《2012》电影里呈现的太阳风暴、小行星撞击、中微子加热、地磁场倒转等毁灭方式,均不可能在2012年12月21日对人类生存造成决定性影响。
尽管如此,“世界末日”带来的恐惧和无所适从情绪似乎有增无减。
媒体商家推波助澜
调查中,不少专家认为,末日情绪流行的重要原因在于民众自身对于现实问题的焦虑及对生存环境的不满。
诸多灾难影片正是契合了这一观众内心的需求。《2012》导演艾默里奇认为,我们最大的恐惧和虚无感,不是来自面对自然的不可知,也不全是关于对地震海啸的想象,而是面对人类内心邪恶与黑暗的恐惧,以及面对人类社会异化时产生的荒诞感,有时也来自我们对自然界无理性的毁灭,恐惧已种在每个现代人心中。
另一部灾难片《漫道》创作人员表示,他们的作品是对动荡时期真实威胁带来的焦虑情绪的反映:新世纪以来,“911”恐怖袭击,局部地区冲突和战争,数次流行病,全球金融危机及最近人们对环境威胁的关注等。
这些影片关注了民众生存焦虑,使得这些情绪得到不同程度释放和宣泄。不过有业内人士担忧,其艺术表达出的幻想又可能成为现实中焦虑情绪的载体,某种程度反而加剧了这种焦虑。
2010年,广东当地有民众将污染造成的酸雨和冰岛火山爆发与世界末日联系在一起,大呼世界末日。
最近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数据显示,11月5日到11月11日,日本全国3000余所儿科医院里,每所平均有8.75名诺如病毒感染者,连续4周呈增长趋势,加之去年的核辐射,不少民众将这些与电影中的情景联系,表示世界都要灭亡了,野田与其宣布进行大选,“倒不如组织日本人一起去避难”。
部分媒体也为谣言扩散推波助澜。国外视频网站近期出现澳大利亚总理茱莉亚·吉拉德录制的50秒钟末日预言视频,她在视频中说,“玛雅人的预言是真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引起公众哗然,点击量达百万以上。尽管事后她澄清只是玩笑,但负面影响难以完全消除。
另据记者调查,一些网络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为了博人眼球,吸引点击率,也利用末日预言聚集了不少末日论拥护者,在这里,一些网民的负面情绪与不当言论可能因得不到适当引导被逐渐放大。
此外,幕后市场的推手也在发力。
12月12日,淘宝等网上商城推出的末日疯狂大促销活动,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关注和抢购。
《2012》在三年前以超过4亿元票房在中国内地大获全胜,而今年11月9日上映的3D版,首周又以超过9000万元票房成绩再度成为票房冠军。
据美国人Robert Vicino的网站显示,截至12月12日下午,已有2336 人预订“末日地堡”床位,位于印第安纳州的80人“地堡”床位已售罄。据介绍,16岁以下儿童入住一年需花费2.5万美元或3.5万美元,成人为3.5万美元或5万美元,四人套间租赁价为8.5万美元。
“世界末日”俨然已成商品促销的有力“噱头”。
难怪有媒体称,“感觉‘世界末日’就像一个商业项目一样,从假预言师,到贩卖杂货和其他必需品的人,看看有多少骗子正试着从中牟利。”
优先关照弱势群体
综合多方调查显示,在我国,更多末日情绪与转型期群体性生存焦虑和发展压力直接相关,传播学和公共心理学领域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政府公关部门和媒体不能对这种社会普遍的焦虑和压力适时适度疏导,这些焦虑和压力便可能与末日情绪结合,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几何级扩散传播,将加剧其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认为,当代社会群体松散及由此产生的冷漠隔阂,导致人际信任感下降、社会关系疏离,大众易产生无力感、无意义感和自我疏离感,容易冷漠和逃避社会事务。而一旦受到社会矛盾的尖锐刺激,会被迅速动员甚至产生极端行为,以补偿内心躁动和焦虑。这些潜伏的社会张力,在社会压力增大、社会失范导致大众诉求危机时更易爆发,进而产生末日心态。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沈爱国表示,谣言或传言是公众应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应激状态,是他们在特殊社会状况下,某种特殊意见的表达和情绪倾向的流露。所谓“发改委一涨油价,某地就有灾难发生”的民间说法,其实表达了公众对油价一路上涨的不满情绪。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那些负有公共责任和教育责任的媒体和机构有责任对公众这种负面情绪的传递加以约束和引导。
相比之下,心理弱势群体受末日情绪影响更大,需优先关照。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称,心理弱势群体共同特点是内心不够成熟,因缺少心理满足感和自我能量而敏感多疑,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缺乏对于工作生活、个人价值和生命层面的思考,更易将所有不安全信息联系在一起,整日焦虑易怒,变得日益消极,直至影响日常生活。因此,他认为,心理弱势群体一般更易受末日情绪影响。
益普索近期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教育程度或家庭收入低的人,以及那些35岁以下的人,更倾向于认为有生之年或2012年“世界末日”会来临,更易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可能与机制弊病和社会保障制度缺位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认为,因体制变革、城市规划及保障不到位产生的弱势群体,不少可能涉及“不公正”问题。他们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更易产生悲观的末日情绪,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们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救助。(记者王 瑜 实习生 王 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