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伤害案,以责任省思对抗遗忘
www.fjnet.cn?2012-12-19 08:56? 佘宗明?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光山校园伤害案,激起的舆论波澜远未平息。12月17日,光山县对首批的6名责任人进行处理,多人被撤职或免职。而行凶者闵拥军,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惨案过后,彻查与问责,是可预见的治理步骤。只有梳理真相、总结教训,才能给受害者起码的精神抚慰,才是避免悲剧重蹈的不二之方。如今,究责仍在继续,对肇事者的侦查鉴定也在进行中,可肯定的是,23名学生的被砍之痛,会随着正义的渐次兑现而消退。 悲剧终会收场,但痛感应被铭记。校园伤害案,可以说是某些潜在风险与人祸因素“联袂”的恶果。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它应被“双向归因”:既审视个案中作案者的犯罪动机与极端心理,也要思考对应的社会背景,“每个盲点,都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陷阱”。 归因和反思,亟需机制设计上的“打补丁”,也要人性层面的审思。在伤害案发生后,媒体和公众已进行多方位拷问: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肇事倾向,该怎样防范;校园安保,又该如何规避“祸患积于忽微”。诸如此类的反思,也将非理性伤害、校园安全置于社会共议的高度上,有助于风险防范体系的构筑。 与此同时,当地官方在危机处置、舆情应对上的失当,也亟待检讨。在案发后,当地教育局人员玩游戏,新华社记者问嫌犯精神状况时,官员回应“讨论这有啥意义”等,淡漠之态,刺痛人心;而舆论聚焦之际,当地疑似拒绝采访、封锁消息,也被人民日报微博批评是“鸵鸟策略”。光山县长王志学对此称,鉴于是未成年人案件,为防传播扩大,引起诱导效应,“侦办初期不宜公开”。即便这说法不假,必要的解释、信息补充,也不应缺位。要知道,信息含糊下,损害的是官方公信。 备受诟病的,还有事发后,当地某报在头版刊出《光山: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引来舆论“伤口撒盐”的斥责;当地还被曝要求教师拒绝采访,其宣传人员赶写英雄人物稿件。 学生遇无妄之灾,若稍怀悲悯之心,就会为之痛惜。对孩子的心灵安抚、切实关怀,对事故责任的调查等,都应提上日程。但当地亡羊补牢还没来得及,就忙着树典型、唱颂歌,将坏事变成歌功的机缘。虽说对开车自愿救送学生的“正能量”,确应珍视,可在民众还未从悲恸中抽身的当口,就粉刷过失、转移视线,不仅伤害了民众情感,也显示出“危机公关”的僵硬拙劣。 而时下,媒体已为发“赞美文”而道歉。这也堪为镜鉴:对悲剧的反思,理应连接着人文情愫,包含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它当以正视责任为起点,而非轻浮地转过身去。据了解,信阳市已对全市3000多所中小学展开拉网式排查。当反思之钥,打开了责任践履的门,才能修复公信的裂缝,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安全的环境。 时间车轮,终将一路向前;而悲剧,会沉淀成难以抹去的里程刻度。“光山之痛”,不可被轻易尘封。将它视作一块疤痕,警醒社会恪守责任、防范风险,才可能化痛为动力,助推文明前行。(相关报道见12月18日《人民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3]把更多目光投向伤害之前
- [ 02-17]善意的疏忽与智慧的善举